以太坊 再质押

admin
admin 7月26日
  • 在其它设备中阅读本文章

Restaking(再质押)是 DeFi(去中心化金融)深化发展后的一种复杂产品形态,也是以太坊共识机制转 PoS 后才出现的新型金融衍生品。

一、质押

质押的概念出现于区块链的 PoS 共识机制(Poof of Staking,权益证明)。目前主要有两个主流的共识机制:PoW(Poof of Work,工作量证明)和 PoS(Poof of Staking,权益证明)。区块链世界的鼻祖比特币就是采用的 PoW 共识机制。
简单说,区块链相当于一个全球化的分布式账本,为了维护这个去中心化系统的运作,需要有人去算账和记账。以太坊区块链最开始也是采用的 PoW 共识机制,但是 PoW 也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消耗大量电力去计算数学题,没有产生任何对现实世界有价值的收益,而且出现了专门用来挖矿的设备以及具有规模化挖矿的矿场企业,趋向中心化了。
因此后来出现了 PoS 共识机制(Poof of Staking,权益证明),就是想要获得记账权的人把代币质押到一个地方当作保证金,谁持有的代币更多和持有得更久,谁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就越高,这样大家就不用消耗大量的算力来算没用的数学题了。
质押 就是让用户锁定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后成为节点,去维护项目的安全,从而赚取收益,若节点作恶则会罚没保证金。

从技术视角看,质押是为了维持去中心化系统的自我运作

  1. PoW 是通过算力占比来获得记账权;
  2. PoS 是通过资产占比来获得记账权;

从金融视角看,质押可以控制链上经济系统的货币发行

  1. PoW 将代币直接奖励给矿工,矿工将链上资产换成现实世界资产买矿机,继续投入挖矿,实现了区块链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;
  2. PoS 将代币直接奖励给质押者,质押者通过质押资产获取了收益,质押资产变更了具有稳定收益率的 “国债”,衍生了各类金融玩法。

质押方案

  1. 独立质押:运行节点,成为质押者,需要 32 个 ETH,这个是最基本的质押模式;
  2. 质押即服务:运行节点很麻烦,需要一直在线,因此出现了质押即服务,同样需要 32 个 ETH,但无需运行节点,将节点运作的工作委托给第三方运营商;
  3. 联合质押 32 个 ETH 的门槛还是很高,因此出现了联合质押的平台,不需要 32 个 ETH,每个人可以与其他人一起质押任意数量的 ETH,将节点运作委托给第三方;
  4. 中心化交易所:使用联合质押的平台还是有一定门槛,用户需要懂得使用区块链应用,同时这类应用可能会存在合约风险,比如智能合约存在漏洞,被黑客攻击等等,因此出现中心化交易所帮助用户进行质押的需求,用户将资金完全交给交易所,交易所进行质押。

这四种方案门槛是不断降低的,操作上也越来越简单,这样就可以触达更多的用户,当然,用户资产面临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大的,越来越不受用户自己掌控。

流动性质押(LSD)

用户将资产质押了之后,资产就被锁在了链上,此时资金利用效率很低,因此出现了流动性质押平台(Liquid Staking Derivatives,LSD),比如 Lido,当你质押了 1 个 ETH,平台会 1 比 1 给你一个质押凭证,即 1 个 stETH。

这类流动性质押平台一般采用的是联合质押模式,用户可存入任意数量的 ETH,帮助用户进行节点质押,用户可获得质押凭证,让用户可在 DeFi 中进行交易、借贷、提供流动性等操作,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。

其实这可以类似银行存款,你将现金存到了银行,银行会给你一个存款凭证,然后你可以继续使用这个存款凭证做其他事情,比如交易、抵押借贷等。

二、再质押

除了区块链采用的 PoS 机制需要用户质押资产之外,很多项目也都需要 Staking 来保证项目安全,比如跨链桥、预言机、数据可用性层、零知识证明等。那么,每上线一个新项目,这个项目就需要用户锁定一定的资金,用户的流动资金就那么多,这就造成了不同项目之间的竞争。各个项目为了项目安全性不得不竞争市场上有限的流动资金,随着不同项目给出的质押收益率越来越高,项目自身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,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
另一方面,用户也只能把有限的资金选择有限的项目质押进去获得有限的回报,资金的利用率较低。随着公链、应用、各类项目越来越多,流动性也越来越割裂。因此,市场上出现了 “共享安全性” 的需求,需要有一个平台可以将用户质押的资产为多个项目提供安全性,这就是再质押(Restaking)出现的背景。

类比现实世界,一些弱小的国家会引入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,自己则无需花费更多的资金构建自己专属的军事力量。目前安全性最强的 PoS 机制公链就是以太坊,以太坊上质押了大量的资金,具有极强的安全性,因此非常值得将以太坊的安全性共享给其他项目。

另一方面,再质押可以为 stETH 这类质押凭证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,通过各类协议的可组合性,实现了以太坊生态的 “金融乐高”。

再质押定义

根据再质押出现的背景以及解决的问题,我们可以给一个再质押的定义:

再质押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共享质押池,从而实现共享安全性。

这个共享资金池可以将一份资金同时为多个项目质押保证安全性,从而实现一鱼多吃,让资金与项目的关系从 1:1 变为 1:N。一方面,用户可以获得超额回报,另一方面减轻了项目争抢质押资金的压力。

还有一种理解的视角是:Restaking是POS领域的合并挖矿。

在 PoW 机制中,矿工可以通过挖掘使用同样 Hash 算法的主链和辅链来一鱼两吃,但是合并挖矿只提高了一定收益但没有继承安全性;

但在 PoS 机制中,由于 PoS 有罚没机制,即作恶者节点的质押资金会被罚没,所以在 Restaking 中在辅链里作恶的行为会传回主链进行质押金的罚没,在这一点上可以继承主链的安全性。

收益叠加

对于用户来说,质押 ETH 得到 LST(Liquid Staking Token),比如通过 Lido 等流动性质押协议获取的 stETH;
第二次质押 LST 得到 LRT(Liquid Restaking Token),用户将 stETH 这类 LST 资产委托给流动性再质押协议,协议替用户将 LST 存入 EigenLayer 再质押,获得抵押凭证代币,即 LRT 资产,LRT 可以进行再一次交易、借贷等等的金融操作。

每多质押一次,就多了一次利用流动性博取收益的机会。

风险加倍

1、套娃风险

牛市上升周期,风险会被对冲;但是到了熊市,在下行周期,风险就会被放大。多次质押,收益叠加,风险也会随之叠加。

这就是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所说的 “共识过载”:共享安全性后,劣势项目存在风险,最终给以太坊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。

以太坊未来的终局是成为一条底层链,因此不能太复杂,需要保持简洁性,这类 Restaking 技术可能会产生连环爆雷从而影响以太坊安全。

2、罚没风险

以太坊质押机制中有 50% 的罚没风险,再质押协议对节点也有 50% 的罚没风险。因此,用户资金依旧会遇到资金罚没的风险,但是风险被均摊。

3、可持续性风险

没有能力做验证器的项目,项目风险可能比较大。这就像传统金融世界中的贷款,如果一个项目没有能力从银行贷款,那么说明这类项目的资质一般较差,风险较高,只能从其他渠道借高利贷。虽然项目给的利率高,但是风险也非常高。
再质押赛道的新产品前期靠空投吸引质押资金,后期需要管控项目风险。最关键的是,再质押赛道的产品可以产生正向现金流,这样才能证明其模式具有可持续性。

EigenLayer 项目

EigenLayer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构建的协议,为以太坊生态引入了再质押的概念,用户可以将质押的 ETH 或 LST 重新质押,以此将以太坊的安全性扩展到以太坊生态中的其他应用。

“共享安全性” 这个概念并非 EigenLayer 首创,Polkadot 的插槽方案、Cosmos 的链间安全共享、Avalanche 的子网都是安全共享的老玩家了,但 EigenLayer 首次在以太坊生态引入共享安全性。
简单来说,EigenLayer 就是一个大型押金接单平台。

EigenLayer 提供一个开放市场机制,让购买服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。

而 EigenLayer 作为服务中介,将从 LSD 再次分配到中间件和基础设施中获得收益。

除了 Restaking 业务之外,EigenLayer 还有一个产品叫 EigenDA,构建在 EigenLayer 之上。

EigenDA 是 EigenLayer 上的第一个 AVS,可以理解为打样的自营 AVS,通过 EigenLayer 再质押提供的共享加密经济安全性,为 Rollup 提供经济高效、超大规模吞吐量的数据可用性。

目前 EigenLayer 是再质押赛道的龙头项目,2024 年 2 月加密行业的头部投资机构 a16z 再次投资了 1 亿美元,估值可能达到百亿美元。

再质押模式

EigenLayer 支持的再质押模式一共有 4 种:

  1. Native restaking:原生再质押,验证者可以将已经质押在以太坊中的 ETH 再次质押到 EigenLayer 中,此时一个 ETH 同时作为以太坊和 EigenLayer 的抵押品;这个过程是 L1→ EigenLayer。
  2. LST restaking:LST 再质押,用户将自己存入 LSD(流动性质押)协议后得到的 LST(质押凭证,如 stETH)存入 EigenLayer 再质押;这个过程是 DeFi →EigenLayer 。
  3. ETH LP restaking:ETH 金融衍生品再质押,这一种是第一种衍生出来的,即然在以太坊中质押的 ETH 可以再质押,那么只要包含 ETH 的金融资产也可以再质押,比如用户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提供流动性得到的包含 ETH 的存款凭证(LP 代币);这个过程是 DeFi →EigenLayer 。
  4. LST LP restaking:LST LP 再质押,这一种是第二种衍生出来的,即然 LST(质押凭证,如 stETH)可以再质押,那么只要包含 LST 的金融资产也可以再质押,比如用户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提供流动性得到的包含 LST 资产的存款凭证(LP 代币);这个过程是 L1 → DeFi→EigenLayer。

从这四种质押模式可以看到,EigenLayer 支持和兼容了 ETH 资产以及 ETH 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资产,这些都被视为有价值的资产,可以用于再质押。

系统架构

EigenLayer 整体可以分为 4 层,从下向上分别是:

  1. 以太坊主网:EigenLayer 构建在以太坊主网之上,因此最底层的基础是以太坊主网。
  2. 中间层:中间层是 AVS 操作员(Operators),即节点运营商,在整个协议中是中间人的角色,Staker 和 AVS 之间的桥梁,它帮助 Staker 管理资金,同时又帮助 AVS 执行具体任务。
  3. 角色层

    1. 质押者:为 AVS 提供资金以此赚取收益,将原生 ETH 或 LST ETH 重新抵押到 EigenLayer 协议的人;
    2. 消费者:各种需要使用质押服务来保证安全性的项目;
    3. AVS 开发者:在 EigenLayer 上构建自己的安全服务;
  4. 治理层:EigenLayer 的治理层;

总的来说,Staker 投入了资金成本,Operator 投入了资源成本(运行节点所需的资源),AVS 使用前面两者的服务,付出资金成本。